DB11∕T 2320-2024 河流和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北京市)

ID

A02D07A39686433A9213FE81BCDF0AFA

文件大小(MB)

0.24

页数:

18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13.020.10,CCS Z 51,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2320—2024,河流和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water ecoenvironmental,quality of rivers,lakes and reservoirs,2024-09-23发布 2025-01-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11/T 2320—2024,I,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监测要素 2,5 监测方法 3,6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5,7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5,8 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7,附录A (规范性) 生境现场评价数据表 9,附录B (规范性) 二级指标计算方法 .10,DB11/T 2320—2024,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荆红卫、陶蕾、姜兵琦、颜旭、金小伟、渠晓东、郭婧、田颖、鹿海峰、姜磊、,李令军、徐蘇士、席玥、陈吉吉、魏玉敏、郑佳琦、董雷、王琛、张嘉骅、马召辉、常淼、杨懂艳、阴,琨、张敏,DB11/T 2320—2024,1,河流和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河流、湖泊和水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监测要素、监测方法、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评价方法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流、湖泊和水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7941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 50179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HJ/T 52 水质 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 9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495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 710.7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内陆水域鱼类,HJ 710.8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J 1216 水质 浮游植物的测定 0.1 ml计数框—显微镜计数法,HJ 1295 水生态监测技术指南 河流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试行),HJ 1296 水生态监测技术指南 湖泊和水库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试行),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水生态环境质量 water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体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总的性质状态,3.2,生物指数 biotic index(BI),基于水生生物的相对丰度、功能类群和其敏感性或耐受性而形成的单一指数,3.3,DB11/T 2320—2024,2,生物完整性 biological integrity,水生生态系统具备支持和维护区域内平衡的、完整的、自适应的生物群落的能力,生物群落具有与,自然生境状态相适应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组织,[来源:HJ 1295-2023,3.6],3.4,生物完整性指数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IBI),对人类活动干扰引起的生物完整性变化敏感的多个生物学指标或参数的综合指数,用于描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完整性状况,[来源:HJ 1295-2023,3.7],3.5,生境 habitat,生物出现在环境中的空间范围与环境条件总和,又称栖息地,[来源:HJ 1295-2023,3.3],4 监测要素,4.1 监测点位布设原则与方法,4.1.1 河流点位布设:,a) 依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范围,可涉水监测河段长度宜小于10 km,不可涉水监测河段长度宜,小于50 km,每个河段可设置1~5个监测点位;,b) 优先选择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及开展水生生物监测的历史点位;,c) 以监测点位为中心,以上下游各50 m为水生生物采样范围;,d) 水生生物采样宜避开桥梁、码头、支流汇入口、排污口、闸坝等人类活动干扰明显的区域;,e) 水生态严重受损的河段及水生境变化剧烈的河段,可加密布设点位;源头区或上游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区域,可适当减少布设点位,4.1.2 湖库点位布设:,a) 根据湖库水域面积设置监测点位,参照HJ 1296执行;,b) 优先选择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及开展水生生物监测的历史点位;,c) 湖库监测点位原则上均匀布设,兼顾进水区、出水区、岸边区和中心区等;,d) 湖库范围内大型水生植物分布集中的区域,宜加密设置监测点位;,e) 水生生物采样宜避开桥梁、码头和闸坝等人类活动干扰明显的区域,4.2 监测频次与时间,4.2.1 水环境指标监测频次宜每月一次,4.2.2 水生生物指标至少每年监测两次,可在春季、夏季或秋季进行监测,DB11/T 2320—2024,3,4.2.3 生境指标应至少每年调查监测一次;岸带植被随季节变化显著的,每次监测水生生物指标时宜,同步开展生境指标调查监测;当发现生境受到人为干扰或特殊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时应及时跟踪……

……